媒體報導







- 個別醫院總額制改善健保體質?如何兼顧病患權益?(公共電視 – 有話好說,2025/2/21)
- 《新聞思想啟》實支實付變革 損害填補不能多賺錢! 醫療演進快 健保不夠商保來補? 第128集-Part3(壹電視,2024/8/10)
- 【投書】健保又不給付了,為什麼「健保協同商保」恐有反效果? (報導者,2024/5/10)
- 學者︰健保點值1點1元 財政扛不住 (自由時報,2024/5/06)
- 青貧族繳保費、銀髮族去看病──青年可能扛不起的健保未來,如何解?(報導者,2020/9/28)
- 貶值的醫療專業──診察費被剝2層皮,問診愈仔細、做得愈心酸 (報導者,2020/9/28)
- 醫材訂價迷宮──差額給付巿場大解密(報導者,2020/8/12)
- 醫材風暴掀開的健保國王新衣──不能說破的定價祕密 (報導者,2020/7/24)
- 自付差額爭議宛如「高空鋼索上的獨輪車」,健保署賠了夫人又折兵 (關鍵評論,2020/6/15)
- 智慧醫療 紓解防疫壓力(聯合報 民意論壇,2020/2/19)
- 推動”價值醫療” 台灣要移開「三大路障」(康健雜誌,2018-02-26)
- 誰扼殺了最佳醫院排行榜? (遠見,2017-06-27)
- 醫療品質指標也要風險校正(遠見,2017-06-27)
- 搶救白色巨塔 改革不要半套 Part 1 分級醫療效果有限 應落實”家庭醫師制” (中視新聞,2017-06-05)
- 輕症、重症說不清──從濫用急診的爭議,談實施門診分級轉診的挑戰 (想想論壇,2016-09-22)
- 【投書】健保DRG風暴下被忽略的根本問題──誰該承擔財務風險?(天下 – 獨立評論,2016-02-27)
- 【投書】誰反對分級轉診? 從回顧歷史反思問題的真相 (天下 – 獨立評論,2016-02-24)